第165章 预感-《我真有特异功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若是国家那边能走通,余泽当然也乐意省事。

    可几天之后,万荣龙那边的回复是中央很重视他的未来预感,可对于未来预感是否真实,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论证的。不过请求nasa调整韦伯望远镜的用途,中国科学院已经和那边在商谈了,nasa那边最后一口答应下来,然而因为nasa那边已经安排满了韦伯望远镜的时间计划,不可能因为中国这边的请求,就随意调整安排,只能说三个月后有空闲计划档期,可以帮忙找一下。

    显而易见,nasa根本没把中国这边的请求当一回事,而中国这边也不可能说,这是余泽的特异功能预感未来了,哪怕是中科院这边,对余泽是否能预感未来,还是半信半疑的。

    “三个月吗?”

    若是三个月的时间,也不是不能等,可看nasa的态度,估计就是随便找一下就放弃了。

    倘若末日时间为真,那么此时浪费的每一天,每一小时,每一分钟都属于对人类文明的犯罪。

    余泽深感忧愁,他虽然拥有了特异功能,可他几个月前还是普通人啊,哪儿有这种拯救人类文明的经验。

    一周后,余泽来到“人体特异功能研究所”开会。

    应他的要求,这一次会议有所不同,在于参加会议的专家几乎都是天文研究领域。

    陈勇峰,主要研究太阳物理,在太阳耀斑大气演化和耀斑动力学模型方面有着深入研究。

    侯子强,主要研究方向在于伽马射线源、脉冲星、中子星和超新星遗迹领域,是我国的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重要大拿。

    苏跃华,是望远镜光学研究的佼佼者,对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进行了多番优化。

    董叔贤,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,曾经推动了65米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项目的的落成。

    以上这些专家全是院士,属于天文学界精英中的精英。

    今天的会议主题,显然便是余泽提出来的预感――一颗闯入太阳系的流浪矮行星。

    “我们调用了lamost【郭守敬望远镜】对该矮行星所处于的icrs位置进行了搜寻,并没发现目标。”

    说话的是董叔贤,他沉声说道:“我想,应该是该目标的视星等还要低于冥卫二的23.38m,已经超出了lamsot的极限星等21.0m,不过按照目标的直径大小与移动速度、反照率,那么在抵达阋神星的远日点90-98au时,是可以被我们的lamost发现的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