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 竖中指以表赞扬-《大唐:爹,我真没想造反啊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哈哈,在理!在理!”

    李世民大笑两声,然后对着文武百官竖起中指,“诸位爱卿都是好样的!”

    “陛下也是好样的!”

    文武百官同样伸出中指回敬。

    于是乎,原本庄严肃穆的太极殿忽然换了个画风,李世民独木难支,一人以霸气之势独战文武百官。

    双方在殿中相互竖中指,以此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欣赏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准备了一年多,从贞观十七年便提出的东征,本来在十八年秋就应该开始。

    不过由于李承乾整出两条针对高句丽的策略,所以李世民推辞了大半年,直到十九年五月初的时候,才正式准备征讨高句丽!

    正式旨意一下,整个长安便开始忙碌起来。

    城外六万精锐士兵集结在一起,户部官员将出征需要的粮食全部清算完成,确保万无一失之后,十万民夫才带着粮草上路。

    酝酿了一年多的风暴,在李世民的亲手催动之下,终于席卷到了整个大唐!

    一道圣旨直接从太极宫发出,陆路上以兵部尚书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,率军六万向辽东进军。

    同时刑部尚书张亮为平襄道行军大总管,率领四万余水军从莱州走海路向平襄进军。

    再加上正在跟高句丽交战的张俭等部,这次唐军主力大概有十万余人。

    另外,皇帝御驾亲征,长安肯定得要有人镇守。

    之前监国人选就已经定了下来,由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共同监国。

    这道旨意还是挺让人震惊的,本来皇帝御驾亲征,留皇子监国是常事,这个人可以不是太子,但未来一定是太子!

    留一个是常态,可留两个…

    这就让大臣们很头疼了。

    李世民在立太子这事上面,还真是滴水不漏,完全不给外人猜想的机会。

    魏王李泰成为太子的机会很大,因为他在长安经营多年,当初甚至能跟李承乾争权夺势,由此可见他的势力有多庞大。

    然而这两年,李泰一次又一次让李世民失望,晋王李治又强势进入了文武百官的眼中。

    论权势,李治不如李泰,可是论恩宠,李治却更胜一筹。

    如今两人碰在一起,文武百官想要站好队伍,都有些头疼。

    本来还想借着这次监国理会,看看哪位皇子有戏,结果李世民做的够绝,把两位一起搞来监国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表示很心累,政治投资一旦失败的话,可就是身家性命。

    就像之前属于李承乾的太子一脉的官员,虽然他们没参与到造反,可事后还是被李世民给毫不留情地清理掉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