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勋贵之害-《崇祯十五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这些朝臣,都该死!

      但就在这时,太子朱慈烺冒了出来,十四岁的年纪,竟有已经有了独到非凡的见解,举手投足之间更是透着沉稳自信的大气,在他身上,王承恩隐隐看到了那些被崇祯信任的重臣身影,不是某一个,而是他们混合在一起的身影。

      太子睿智康健,大明中兴有望,皇帝脸上也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容,这一切都让王承恩欣慰无比。

      对朱慈烺向皇帝提出的一系列政见,王承恩全部支持,包括整顿京营,不过和崇祯一样,他并不支持朱慈烺亲自主持京营之事,太子,国之储君也,未来要继承大统,讲究天地人和,这种有碍人和的事情,找一个朝臣做就好了。

      王承恩的脑子里正胡思乱想呢,脚步轻响,一个小太监蹑步走进来,在他耳边低语了一句,王承恩皱了皱眉头,然后轻步上前,到崇祯面前,小声禀报:“陛下,太子没有走,一直都在外面徘徊呢。”

    
  “嗯?”

      崇祯转头看过来,脸上带着苦笑,轻轻叹口气:“我儿没有放弃,他还是想要说服我呀。”

      “要不……”王承恩试探的说:“老奴去跟太子说一说?”

      崇祯沉思了一下,点头:“去吧。”

      乾清宫外。

      朱慈烺站在飞檐斗拱之下,皱着眉头,一脸忧色。

      请父皇起用孙传庭只是他的起手式,整顿京营才是他的重中之重!

      京师三大营是北京城防的根本,但京营兵糜烂已久,毫无战力,前世的历史里,李自成兵临城下,几乎没怎么费劲,就攻破了北京城。这一世要想避免历史的悲剧,就必须整顿京营,将京营变成一支忠于朝廷、敢杀敢冲、一往无前的劲旅,再配合城墙上的红衣大炮和最新式的燧发枪,不管面对建虏还是李自成,北京城都固若金汤。

      北京城稳了,大明也就稳了,朱慈烺和整个华夏民族的命运,自然也就稳住了。

      但练就一支精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      以戚继光那样的不世名将,练就一支如臂使指的精兵尚需要一年,而现在距离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,一天都耽搁不得了,但父皇偏偏不准,这可怎么办?

      难道是自己没有把利害关系陈说清楚吗?

      又或者,答应杏山塔山撤兵,父皇已经累了?

      冷风一吹,朱慈烺渐渐冷静下来,当王承恩的身影在回廊里出现,向他快步走来时,他已经明白父皇的顾虑了。

      “老奴见过殿下。”王承恩弯膝就要下跪。

      朱慈烺赶紧扶起:“公公请起。”

      王承恩现在是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,地位仅次于掌印太监王之心,和提督东厂太监王德化,一起并列为内廷三公。至于大名鼎鼎的曹化淳,此时已告老还乡,回了天津,说曹化淳是开城投降李自成的首犯,根本就是栽赃误传。

      王承恩每天都在崇祯身边,是崇祯最信任的人,因此在外界看来,王承恩才是内廷第一人。
    第(2/3)页